彩虹养生网精选:
- 1、南板蓝根颗粒的功能主治
- 2、板蓝根颗粒治感冒吗
- 3 、板蓝根清热颗粒说明书
南板蓝根颗粒的功能主治
1、二者药性、功效 、应用基本相同,具有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之功效,都可用于外感发热,咽喉肿痛 所含成分不同 北板蓝根含有芥子苷、靛蓝、靛玉红 ,南板蓝根则不含芥子苷。
2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温病发热,热毒发斑 ,风热感冒,咽喉肿 烂,流行性乙型脑炎 ,肝炎,腮腺炎 。8 用法与用量 冲服,一次 15g ,一日3 次;预防流感、乙脑,一日 15g,连服5 日 。9 规格 每袋(块)重 15g (相当于总药材 15g )10 贮藏 密封。
3、【主要成份】 南板蓝根 、薄荷脑 。【性 状】 本品为灰棕色至黑褐色的颗粒;味辛凉、甜、微苦。【适应症/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利咽消肿。用于外感风热,热毒壅盛所致 感冒 发热,头痛 ,目赤,咽喉肿痛; 流感 ,急性 咽炎 ,扁桃腺炎, 腮腺炎 见上述证候者 。
4 、平价药爱心健康送到家板蓝根颗粒¥20 复方南板蓝根颗粒是有消炎解毒的功效,用于咽炎、疮疖肿痛。复方南板蓝根颗粒里面的成分有南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辅科为:蔗糖 、甜橙香精 。南板蓝根和紫花地丁是有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流行性感冒等功效▁▂▃▄▅▆▇█▉▊▋▌▍▁▂▃▄▅▆▇█▉▊▋▌▍。
5、南板蓝根的性味归经为味苦,性寒 ,主要作用于心、肝 、胃经。[1]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适用于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 、丹毒、痄腮、病毒性肝炎 、流行性感冒、肺炎等病症 。
板蓝▁▂▃▄▅▆▇█▉▊▋▌▍根颗粒治感冒吗
1、病毒感冒用什么药好 出现病毒感冒可以使用板蓝根颗粒,能达到解除毒素 ,清热作用,利咽凉血的效果也非常不错,如果患者出现了口烟干燥喉咙肿痛问题 ,都可以喝一些板蓝根颗粒治疗。
2 、所以板蓝根颗粒和感冒清热颗粒一个治风热感冒,一个治风寒感冒。板蓝根颗粒和感冒清热颗粒可以一起服用,但是间隔1--2小时更保险。尽管一个是用于风寒一个是用于风热 ,但板蓝根是单味药,即适于风热感冒所引起的发热和抗病毒,也适于退烧 ,此药可退无名烧 。
3、实际上,板蓝根颗粒只用于辅助治疗感冒,如果没有板蓝根颗粒的功效主治症候 ,乱用板蓝根颗粒不仅起不到治疗感冒的作用,还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尤其是在哺乳期时。
4、其实,作为一种常用的清热解毒中药 ,板蓝根只适用于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热性疾病的治疗,而对风寒感冒 、体虚感冒等并不宜使用。 另外,即使同为风热感冒 ,不同患者也存在夹湿、内热等个体差异,板蓝根颗粒剂比较适于体内蕴热的风热感冒,对于风热夹湿感冒的病人就不太适合 。
5、小柴胡: 解表散热 ,疏肝和胃。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吐 ,口苦咽干。一般发高烧可用 。
板蓝根清热颗粒说明书
1 、说明:板蓝根颗粒说明书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7年01月31日国食药监注[2007]54号《关于公布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的通知》发布。【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板蓝根颗粒 汉语拼音:【成份】【性状】【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
2、通用名称:板蓝清热颗粒 商品名称:板蓝清热颗粒(云昆)【主要成份】 南板蓝根 、薄荷脑。【性 状】 本品为灰棕色至黑褐色的颗粒;味辛凉、甜、微苦。【适应症/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利咽消肿 。
3▁▂▃▄▅▆▇█▉▊▋▌▍ 、说明:复方板蓝根颗粒说明书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3年08月05日国食药监注[2003]198号《关于印发第三批国家非处方药药品目录(一)品种说明书的通知》发布。【标准来源】部标十二册 请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4、[通用名称]板蓝根颗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袋(3~6克),一日3~4次。[剂 型]颗粒剂[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忌烟酒 、辛辣、鱼腥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5、产品规格不同 板蓝根颗粒(白云山):每袋装3g;每袋装5g;每袋装10g 。复方板蓝根颗粒(白云山):每袋装15克。功能不同 板蓝根颗粒(白云山):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复方板蓝根颗粒(白云山):清热解毒 ,凉血 。成分不同 板蓝根颗粒(白云山):板蓝根。
6、板蓝根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能▁▂▃▄▅▆▇█▉▊▋▌▍。板蓝根颗粒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 、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5-10g(含糖型) ,或一次3-6g(无糖型)一日3-4次。板蓝根颗粒通常临床用于治疗并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及防治流行性感冒等。